收购稀土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jpg)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
2022年5月10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已 2024年7月10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条文解读和相 2012年12月12日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其侵害的客体是司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若干问题分析 中国法院网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解释》,明知是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而收购,数量达到五十只以上的,以掩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
2021年4月13日 — 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解释》,明知是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而收购,数量达到五十只 2022年12月5日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款规定的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含义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认定和处理规则 知乎2024年7月1日 — 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解释》,明知是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而收购,数量达到五十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司法解释2017年12月7日 — 将刑法第312条规定的“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中的“犯罪”应做以下两种理解:,将立法条文中的“犯罪”理解为“犯罪行为”,符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争议问题汇总及解决

202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量刑标准找法网
2021年10月20日 —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2年6月19日 — 2021年4月,最高法修订了新版《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今年1月,两高与国务院多部委联合发布《打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10问 知乎2021年11月27日 — 例如,知情的甲收购了A、B、C等人盗窃的原油后,将原油交给知情的乙加工成柴油后再出售给他人。甲就A、B、C等人的盗窃所得(原油)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乙就甲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而取得的财物(原油)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专栏专家说法⑰|张明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 2008年7月2日 —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中,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前提条件。 是否“明知”是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态,证明“明知”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然而犯罪嫌疑人口供却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其证明力随着口供内容的 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中“明知”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
多次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未经行政处罚,依法应当追诉的,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第五条 事前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犯罪分子通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犯罪的共犯论处。2024年7月1日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1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35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司法解释2021年11月27日 — 换言之,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所取得的财物与财产性利益,还可以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例如,知情的甲收购了A、B、C等人盗窃的原油后,将原油交给知情的乙加工成柴油后再出售给他人。专栏专家说法⑰|张明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 2022年7月8日 —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认为,张某山等32名被告人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在长江禁采期、禁采区从事采砂活动,均构成非法采矿罪;被告人马某玉明知江砂系盗采而收购,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人民法院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典型案例中国法院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
2021年4月13日 — 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 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1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35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 2019年9月10日 — 刑法第312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 、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伴随着盗窃、抢劫等上游犯罪多发易发,作为下游犯罪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如何正确界定收赃者的“主观明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 2018年9月12日 —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2022年1月8日 — 最高法的观点: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方可成立犯罪。 、野生动物必须是上游犯罪人非法狩猎所得。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款规定,所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都是受法律保护的,非法猎捕、杀害的行为都构成犯罪收购野生动物一定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吗? 知乎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人的赔偿责任问题 中国法院网
2024年6月27日 — 肯定的观点认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人应当与上游犯罪行为人共同承担对上游犯罪被害人经济损失的连带赔偿责任,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另一方内部追偿;否定的观点则认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人不应对上游犯罪被害人经济损失承担共同2022年12月5日 — 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认定和处理规则 知乎2020年10月9日 — 本案中,被告人闻福生所大量收购的购物卡虽然系邵某从商场骗领所得,客观上系犯罪所得的赃物,但是没有证据证明闻福生主观上“明知”邵某所出售的购物卡系犯罪所得;其行为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要求行为人闻福生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大量回收购物卡并出售获利 2024年4月23日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规定在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在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之前,刑法百在十二条规定的是窝赃、销赃罪,还没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这个罪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相关法律梳理与解读刑法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有关辩护要点 知乎
2024年3月25日 —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24年8月16日 — 在入罪方面,2015年司法解释第1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312条第1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办案指引销赃刑法赃物2012年12月12日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 、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其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追查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活动。赃款赃物是重要的物证,由于犯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若干问题分析 中国法院网2024年6月17日 — 罗某福等五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狩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被告人罗某福多次到宁夏收购野生鸟类幼鸟及蛋卵。罗某福还将2只珍稀动物疣鼻天鹅对外出售。被告人杨某兵、李某楠、薛某、张某弟分别在宁夏沙湖、星海湖和内蒙古乌梁素海等黄河湿 罗某福等五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狩猎、掩饰隐瞒
.jpg)
收“废品”也犯罪?一男子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获刑澎湃号
2022年4月1日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明知物品是犯罪所得而仍然予以收购、收买、转移的行为。 本案中,被告人徐某贪图便宜,为获取暴利,明知是犯罪分子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手段所获得的物品,仍然铤而走险,予以收购,以身试法,结果身陷囹圄。2024年7月10日 — 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条文解读和相关案例分析2014年2月26日 — 韩某某事前询问是否有赃车,只能更加说明韩某某对收购对象系赃物在主观上的明知程度。本案中韩某某明知对方的物品系犯罪所得,并有收购意愿,且实施了收购行为,恰好符合收购赃物的主观要件,故韩某某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从本案析盗窃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界定 中国法院网2024年1月23日 — 被告人李某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收购,情节严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三百一十二条款等的规定,判处被告人马某有期徒刑五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明知电缆系赃物仍收购,买卖双方均获刑 中国法院网
.jpg)
男子明知“废品”来路不明还多次低价收购,因掩饰、隐瞒犯罪
2024年5月14日 — 明光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徐某实施盗窃犯罪,数额较大,依法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不逮捕可能实施新的犯罪,具有社会危险性;王某的行为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条款规定的四种 2024年8月1日 — 一、犯罪对象的特殊性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量刑的影响 (一)裁判观点 对于特殊对象,《解释》规定"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就应当认定 盈科原创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10条裁判观点2024年7月10日 — 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条文解读和相关案例分析2022年12月14日 — 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赃物罪、转移赃物罪、收赃物罪及销售赃物罪。(该罪名已由《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代替,本罪废除)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

【法答精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次数应如何
2024年9月23日 — 答疑意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款第二项的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应当 2024年4月30日 — ☛ 是否不具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观故意要件?☛ 涉案财物的处理,A售卖茅台酒款能否申请全额返还?叁 辩护思路 (一)A不具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观故意要件,应当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经典案例 无罪辩护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案笔录证据收购2022年6月20日 — 如果没有刑法第155条的特殊规定,直接购私的本质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应按照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进行处理。间接走私不是典型的走私行为,亦不是走私帮助行为,而是单独以走私罪论处的行为。间接走私法律适用的困境与出路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The 2022年5月24日 — 承办人及时与侦查人员进行沟通,依法追加了李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的犯罪事实。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王某等四人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实施非法采挖泥炭土的行为,同时触犯了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和非法采矿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王某等人非法采矿,李某非法采矿、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jpg)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争议问题汇总及解决
2017年12月4日 — 首发于无讼 作者何西文 1997年刑法第312条规定了“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将其修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将犯罪对象从“赃物”扩大了“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并且增加了一档法定刑幅度,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七年以上有 3 天之前 — 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 “明知”的判断要考量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等;以毒品犯罪为例,可以着重审查是否进行申报、是否采取蒙蔽手段逃避检查、是否获得【刑事案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明知 2014年1月14日 — 种意见认为,罗某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理由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而罗某只有拒绝说明财产来源的行为,这一行为不是隐瞒行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中“明知”理解与认定中国法院网2024年8月16日 — 在入罪方面,2015年司法解释第1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312条第1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办案指引通谋洗钱罪
.jpg)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无罪及罪轻辩护要点汇总
2023年3月28日 —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无罪辩护要点9个 1、被告人主观上对案涉物品(财物)系犯罪所得并不知情,不符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构成要件,应无罪。 案例1(经发回重审后又上诉,2023年8月18日 — 关键词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单位犯罪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 牡丹江再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第十七收购站及朱富良掩饰、隐瞒犯 罪所得案(《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第1109号) 裁判要点:被告单位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认定和处理 知乎2017年12月14日 — 编者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收益罪又称赃物罪,是指明知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由于该罪属于下游犯罪,其上游犯罪类型众多,故该罪是高发罪名,关于该 从38份判决书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12 2024年7月26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案释法】收购犯罪所得的“废品”,也是犯罪 澎湃新闻

买卖被盗废旧电缆 男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获刑中国法院网
2023年4月14日 —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收购、转卖被盗铜芯电缆线的案件,被告人王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王某系一废品收购站的老板,收购站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科工园。2021年11月27日 — 例如,知情的甲收购了A、B、C等人盗窃的原油后,将原油交给知情的乙加工成柴油后再出售给他人。甲就A、B、C等人的盗窃所得(原油)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乙就甲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而取得的财物(原油)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专栏专家说法⑰|张明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 2008年7月2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修改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中“明知”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 多次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未经行政处罚,依法应当追诉的,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第五条 事前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犯罪分子通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犯罪的共犯论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
.jpg)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司法解释
2024年7月1日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1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35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 2021年11月27日 — 换言之,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所取得的财物与财产性利益,还可以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例如,知情的甲收购了A、B、C等人盗窃的原油后,将原油交给知情的乙加工成柴油后再出售给他人。专栏专家说法⑰|张明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 2022年7月8日 —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认为,张某山等32名被告人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在长江禁采期、禁采区从事采砂活动,均构成非法采矿罪;被告人马某玉明知江砂系盗采而收购,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人民法院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典型案例中国法院网2021年4月13日 — 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 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1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35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
.jpg)
如何正确界定收赃者的“主观明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
2019年9月10日 — 刑法第312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 、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伴随着盗窃、抢劫等上游犯罪多发易发,作为下游犯罪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2018年9月12日 —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2022年1月8日 — 最高法的观点: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方可成立犯罪。 、野生动物必须是上游犯罪人非法狩猎所得。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款规定,所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都是受法律保护的,非法猎捕、杀害的行为都构成犯罪收购野生动物一定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吗?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