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稀土开采工艺

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7)丨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
2021年10月25日 — 江西省寻乌县深刻理解并积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改变了过去条块分割、单一碎片化治理的传统模式,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分区治理,先控制危害、后合理利用,递次推进。2020年10月1日 — 寻乌县在废弃稀土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中,探索总结出“三同治”模式,实现治理空间覆盖、治理时间同步、治理目标一致的全覆盖治理,全面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江西寻乌:在废弃矿山里走出 2019年9月27日 — 寻乌县探索利用稀土废弃矿山治理新模式,将稀土废弃矿山打造成工业园区,把环境问题与工业平台问题,给予了“一篮子”解决。 石排废弃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废弃矿山见新绿——寻乌县石排废弃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2020年9月5日 — 3日,记者团一行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柯树塘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工程现场,站在观景台上远眺,新种植的树木舒展绿叶迎风摇摆,草木山林郁郁葱葱,微风轻拂过脸颊,空气清新一 寻乌废弃矿山“变形记”:你向往的绿水青山就在这腾

修复稀土开采“伤疤” 寻乌把废矿变绿洲 中国新闻网
2017年9月3日 — 近年来,寻乌县正积极探索废弃稀土矿区治理新模式,将昔日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绿洲。 2008年,寻乌县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治理县。2024年8月28日 — 治理石排连片稀土工矿废弃地,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用地7000亩,打造成寻乌县工业用地平台,直接收益512亿元以上。 在石排村、上甲村治理区引进企业投资建设 江西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寻乌县废弃 2024年3月24日 —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曾吸引大量人员相继前来开采,而寻乌也成了赣南8个稀土生产县(市)中最早启动稀土开采的地方。 在赣州市寻乌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新焰 谢青山和他的“发财树”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The Paper2023年6月15日 — 当地矿产资源分布广泛,辖内龙南、寻乌、定南、赣县、大余等8个县区都是稀土矿和钨矿的主产区。 20世纪70年代初,因当时落后低效的“露采—池浸”开采工艺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污染,造成大面积“沟壑纵横,白色沙漠”的地形地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从“环境痛点”到“生态亮点”江西省赣州市推进废弃矿山治理

修复稀土开采“伤疤” 寻乌把废矿变绿洲 中国新闻网
2017年9月3日 — 砥砺奋进的五年)修复稀土开采“伤疤” 寻乌把废矿变绿洲 中新社赣州9月3日电 题:修复稀土开采“伤疤” 寻乌把废矿变绿洲 中新社记者 苏路程 站在寻乌县文峰乡石排村双茶亭山顶,放眼望去,绿树成荫,一棵棵桉树有碗口粗,树下覆盖各种茅草。2019年6月28日 — 谈起江西省稀土资源勘查,江西省地矿局地质矿产处处长唐维新告诉记者,继龙南足洞稀土矿发现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江西地质人紧盯这一重要战略资源,一鼓作气,相继在赣南发现了寻乌河岭、南桥 “稀土王国”背后的地矿智慧——探寻赣南稀土矿的前 2012年5月12日 — 笔者长期从事南方离子型稀土工作依据工作的经历,结合多年来掌握和了解的一些情况,特重点围绕矿山工艺研发与开采情况,撰写本文旨在力求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些情况,作为一项历史性素材,供有关方面参考,并留给后人以资纪念,同时以本文献给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建所60周年纪念离子型稀土矿开发的历史回顾纪念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建所 2020年10月10日 — 赣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肖风雷介绍,过去,稀土开采工艺主要是堆浸法和池浸法,在探测好稀土矿点之后,会在附近挖池开工,首先将地表土剥开,然后将地表下含有稀土的土壤、矿石堆在一起,最后,抽水并倒入硫酸铵、碳铵等化学“稀土王国”努力弥补生态欠账——江西赣州废弃稀土矿山环境

谢青山和他的“发财树”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The Paper
2024年3月24日 —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赣、闽、粤三省的交界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矿产资源丰富,以稀土矿种为主,已探明稀土矿储量50万吨。2012年6月27日 — 介绍了稀土矿的选矿技术现状,对其浮选的捕收剂、调整剂及选矿工艺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详细评述,并对稀土矿浮选药剂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叙述了包头混合型、四川凉山和南方风化壳淋积型等稀土矿的选矿提取工艺及生产现状,论述了选矿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我国稀土矿选矿药剂和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2020年9月30日 — 原来,这里是寻乌稀土开发的主产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为了给国家建设和创汇作贡献,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稀土开采,由于当时生产工艺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江西寻乌:在废弃矿山里走出一条“两山 2007年8月10日 —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原地浸矿工艺问世后,对于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采,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优势。尽管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至今业已有效地解决了大多数离子型稀土矿的原地开采问题。离子型稀土发现、命名与提取工艺发明大解密 中国粉体网

1980~1989年中国稀土学科史大事纪 中国稀土学会
2024年7月2日 — 包头稀土研究院、江西省寻乌稀土分离厂共同完成了“寻乌矿15个稀土元素全萃取分离工艺”,该工艺在1988年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包头稀土研究院承担了 “萃取过程稀土总量在线分析的研究课题”。在线测量萃取工艺各段稀土总量的方法和装置获得成功。2024年8月28日 —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端,闽、赣、粤三省交界处,是东江源头县,稀土资源大县,素有“稀土王国”之称,为中国南方特大型风化壳轻离子稀土矿床。由于矿区内稀土开采时间长,受历史开采工艺的限制,矿山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形成大面积“沟壑纵横 江西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寻乌县废弃 摘要: 稀土资源的开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有必要开展稀土矿区的分布动态及矿区植被恢复的监测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和寻乌6县为研究区,利用Google Earth平台的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稀土矿分布范围,然后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来计算 赣南6县稀土矿区分布及其植被恢复的遥感动态监测 百度学术2020年10月1日 — 原来,这里是寻乌稀土开发的主产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为了给国家建设和创汇作贡献,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稀土开采,由于当时生产工艺落后和不重视生态环保,在上甲村就遗留下73平方公里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江西寻乌:在废弃矿山里走出

离子型稀土新型浸矿剂遴选及浸矿工艺研究 百度学术
摘要: 目前,离子型稀土矿开采主要采用我国独创的原地浸取工艺,浸取剂为硫酸铵,稀土资源回收率达70%以上,既减少植被破坏,也不会导致尾砂堆积,但产生大量氨氮废水污染环境针对此问题,本文开展了新型无氨氮浸取剂和稀土沉淀剂遴选研究,并通过柱浸模拟了原地浸矿工艺2020年10月10日 — ”赣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肖风雷介绍,过去,稀土开采工艺主要是堆浸法和池浸法,在探测好稀土矿点之后,会在附近挖池开工,首先将地表土剥开,然后将地表下含有稀土的土壤、矿石堆在一起,最后,抽水并倒入硫酸铵、碳铵等化学药品进行浸泡,被“洗” “稀土王国”努力弥补生态欠账——江西赣州废弃稀土矿山环境 2022年4月14日 — 中国稀土集团是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稀土产业发展协同、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稀土科技研发型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建的大型【SMM科普】一文了解稀土矿类型、选矿、分解、冶炼 5 天之前 — 寻乌县在废弃稀土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中,探索总结出“三同治”模式,实现治理空间覆盖、治理时间同步、治理目标一致的全覆盖治理,全面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新理念,并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产品价值转换实现路径,成功地走出了一条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江西寻乌:在废弃矿山里走出一条“两山

修复“红色荒漠” 打造“赣南样板”——江西赣州稀土矿山生态
2022年7月22日 — 目前,龙南首创的流域稀土尾水治理方案,在国内离子型稀土开采治理领域得到广泛推广运用。 针对不同问题,赣州的“生态+”治理模式因地制宜。 ——为推动稀土矿山尽早复产,赣州积极探索离子型稀土绿色无铵开采提取新工艺,开启稀土开采绿色矿山新 2024年7月24日 — 有“稀土王国”之称的寻乌已探明稀土矿储量50万吨,稀土界一度以“北包头、南寻乌”形容寻乌坐拥富矿。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不惜一切代价出口创汇”的政策导向下,寻乌进行30多年的大规模稀土开采,为出口创汇作出较大贡献。寻乌寻源:东江急水自桠髻钵山涓流来丨溯河之源 百家号2024年1月10日 — 由于矿区内稀土开采时间长,受历史开采工艺的限制,矿山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形成大面积“沟壑纵横、红色沙漠”的地形地貌,每年从矿区流入 江西省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寻乌县废弃 2019年9月26日 — 寻乌县是世界上大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采稀土的县份之一,为我国出口创汇和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受落后生产工艺和粗放管理模式影响,稀土开采也造成了寻乌县水土流失、矿区沙化、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一些稀土矿开采之后遭到废弃。废弃矿山见新绿——寻乌县石排废弃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稀土的开采工艺是什么? 知乎
2023年4月17日 — 稀土矿主要的冶炼分离方法包括硫酸焙烧法、烧碱分离法、碳酸钠焙烧法、氯化法和电解法等。80%以上的白云鄂博稀土精矿采用浓硫酸高温焙烧工艺方法,将精矿中不溶于水的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矿进行酸浸后再进一步做高温焙烧处理,焙烧矿经过处理得到相应硫酸稀土溶液。2024年1月10日 — 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属于赣州山水工程的子项目之一。寻乌县位于赣州市东南端,是稀土资源大县,有“稀土王国”之称。由于矿区内稀土开采时间长,受历史开采工艺限制,重开采、轻治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丨江西省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 2017年9月3日 — 近年来,寻乌县正积极探索废弃稀土矿区治理新模式,将昔日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绿洲。 2008年,寻乌县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 修复稀土开采“伤疤” 寻乌把废矿变绿洲中新网2020年12月13日 — 赣州被称为“稀土王国”,地处该市东南端的寻乌县,是国内最早开采稀土的地区之一。“当时生产工艺落后,对环保也不够重视,引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耕地淹没、水体污染、土壤酸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绿水青山变成了‘白色沙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稀土废矿焕新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恢复生态环境 重现绿水青山 江西省寻乌县石排废弃稀土矿矿山
2017年10月18日 — 寻乌县稀土产业资源丰富,石排废弃稀土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选用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的工艺,开采时间达二十余年。 稀土矿的采矿、选矿和提取等每一种矿业活动都导致了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2023年8月21日 — 登上江西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一处观景台,放眼望去,湖泊清澈,连绵起伏的青山尽收眼底。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的稀土矿区。 寻乌县稀土资源富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3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导致当地遗留下大面积的废弃稀土矿山。江西寻乌:废弃矿山实现“绿色蝶变”生态发展治理2024年7月19日 — 由于采用碳铵沉淀,上清液经回收处理,闭路循环使用后,浸出电解质耗量比池浸工艺要低,加上无需建造一系列造价较高的浸析池,因而吨稀土成本比池浸工艺有大幅度降低。寻乌稀土原矿生产公司近十年来一直在探索用溶浸采矿法来开发离子型稀土矿床,其中有色矿山采矿技术新进展矿山系统工程研究所 2024年1月10日 — 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工艺较为复杂,存在较强的技术壁垒,目前仅有我国拥有全 套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生产工艺。稀土的生产包括采选、精矿分解、冶炼、萃取、提 纯等环节,原矿首先经过选矿过程后制作成稀土精矿,精矿经过湿法冶炼或者火 2024年稀土行业深度报告:供需格局重塑,稀土战略价值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丨江西省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
2024年1月10日 — 由于矿区内稀土开采时间长,受历史开采工艺的限制,矿山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形成大面积“沟壑纵横、红色沙漠”的地形地貌,每年从矿区流入 2018年8月20日 — 摘要: 离子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目前主要采用硫酸铵原地浸出、碳酸氢铵沉淀的工艺提取稀土,这种方式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但存在土壤盐碱化、氨氮超标、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生态的可持 离子型稀土开发面临的问题与绿色提取研究进展 cip2022年6月26日 — 寻乌县位于赣、粤、闽三省交界处,是东江、赣江、韩江三江发源地,属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我国稀土矿富集地。 寻乌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钟承权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和不重视生态环保, 这里遗留下14平方公里的废弃稀土矿山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江西寻乌废弃矿山的“绿色蝶变”新华网 2023年11月9日 —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寻乌稀土开发生产为国家建设和创汇作出重大贡献,但由于当时生产工艺落后和不重视生态环保等原因,遗留下废弃稀土矿山14平方公里,矿区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耕地淹没、水体污染、土壤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寻乌:废弃矿区创新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江西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绿色矿山网
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属于赣州山水工程的子项目之一。寻乌县位于赣州市东南端,是稀土资源大县,有“稀土王国”之称。由于矿区内稀土开采时间长,受历史开采工艺限制,重开采、轻治理。2016年11月2日 — 目前江西寻乌地区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 包括土地荒漠化、滑坡及水体污染三个方面。离子 型稀土矿共经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三种开采工 艺,目前池浸和堆浸工艺在寻乌地区基本已经废 弃,但是这两种开采方式都需要剥离矿山表面覆盖基于高分一号数据的稀土矿山环境问题遥感监测2024年1月10日 — 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属于赣州山水工程的子项目之一。寻乌县位于赣州市东南端,是稀土资源大县,有“稀土王国”之称。由于矿区内稀土开采时间长,受历史开采工艺限制,重开采、轻治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丨江西省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 2023年8月22日 — 寻乌县稀土资源富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3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导致当地遗留下大面积的废弃稀土矿山。稀土开采最高峰时,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等开采手段轮番上阵。江西寻乌:废弃矿山实现“绿色蝶变”

从“环境痛点”到“生态亮点”江西省赣州市推进废弃矿山治理
2023年6月15日 — 当地矿产资源分布广泛,辖内龙南、寻乌、定南、赣县、大余等8个县区都是稀土矿和钨矿的主产区。 20世纪70年代初,因当时落后低效的“露采—池浸”开采工艺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污染,造成大面积“沟壑纵横,白色沙漠”的地形地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2017年9月3日 — 砥砺奋进的五年)修复稀土开采“伤疤” 寻乌把废矿变绿洲 中新社赣州9月3日电 题:修复稀土开采“伤疤” 寻乌把废矿变绿洲 中新社记者 苏路程 站在寻乌县文峰乡石排村双茶亭山顶,放眼望去,绿树成荫,一棵棵桉树有碗口粗,树下覆盖各种茅草。修复稀土开采“伤疤” 寻乌把废矿变绿洲 中国新闻网2019年6月28日 — 谈起江西省稀土资源勘查,江西省地矿局地质矿产处处长唐维新告诉记者,继龙南足洞稀土矿发现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江西地质人紧盯这一重要战略资源,一鼓作气,相继在赣南发现了寻乌河岭、南桥 “稀土王国”背后的地矿智慧——探寻赣南稀土矿的前 2012年5月12日 — 笔者长期从事南方离子型稀土工作依据工作的经历,结合多年来掌握和了解的一些情况,特重点围绕矿山工艺研发与开采情况,撰写本文旨在力求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些情况,作为一项历史性素材,供有关方面参考,并留给后人以资纪念,同时以本文献给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建所60周年纪念离子型稀土矿开发的历史回顾纪念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建所

“稀土王国”努力弥补生态欠账——江西赣州废弃稀土矿山环境
2020年10月10日 — 赣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肖风雷介绍,过去,稀土开采工艺主要是堆浸法和池浸法,在探测好稀土矿点之后,会在附近挖池开工,首先将地表土剥开,然后将地表下含有稀土的土壤、矿石堆在一起,最后,抽水并倒入硫酸铵、碳铵等化学2024年3月24日 —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赣、闽、粤三省的交界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矿产资源丰富,以稀土矿种为主,已探明稀土矿储量50万吨。谢青山和他的“发财树”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The Paper2012年6月27日 — 介绍了稀土矿的选矿技术现状,对其浮选的捕收剂、调整剂及选矿工艺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详细评述,并对稀土矿浮选药剂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叙述了包头混合型、四川凉山和南方风化壳淋积型等稀土矿的选矿提取工艺及生产现状,论述了选矿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我国稀土矿选矿药剂和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2020年9月30日 — 原来,这里是寻乌稀土开发的主产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为了给国家建设和创汇作贡献,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稀土开采,由于当时生产工艺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江西寻乌:在废弃矿山里走出一条“两山

离子型稀土发现、命名与提取工艺发明大解密 中国粉体网
2007年8月10日 —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原地浸矿工艺问世后,对于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采,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优势。尽管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至今业已有效地解决了大多数离子型稀土矿的原地开采问题。2024年7月2日 — 包头稀土研究院、江西省寻乌稀土分离厂共同完成了“寻乌矿15个稀土元素全萃取分离工艺”,该工艺在1988年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包头稀土研究院承担了 “萃取过程稀土总量在线分析的研究课题”。在线测量萃取工艺各段稀土总量的方法和装置获得成功。1980~1989年中国稀土学科史大事纪 中国稀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