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制备烷烃

石油加工过程中焦炭形成的原因、类型及影响因素 cip
2013年2月27日 — 从分子化学反应水平上综述了3种生焦机理:多相催化结焦、多相非催化结焦、均相非催化结焦,研究表明:较高温度下烷烃催化裂解过程中,焦炭的组成与裂解反应深度有关,但不受烷烃分子结构的影响;热裂解过程中,异构烷烃的生焦速率大于正构烷烃,烯烃、芳 2020年4月8日 — 焦炭导致催化裂化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焦炭对催化剂孔道的堵 催化裂化焦炭的生成及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2020年7月13日 — 摘要: 基于生物质焦油的组成特性、 危害及其处理方法,简单介绍了生物 生物质炭在焦油裂解脱除领域的研究进展 CAF2016年11月24日 — 烃反应增产丙烯,但氢气、甲烷和焦炭产率也快速 增加,其中提高反应 轻烃在积炭催化剂上的裂解反应性能研究 ResearchGate

烃催化裂解中焦炭生成机理和动力学研究百度百科
本项目拟从正碳离子基元反应化学和动力学的理论深度研究烃固体酸催化裂解反应、焦炭 摘要: 在当前国家"双碳"战略发展要求下,钢铁冶金领域低碳化发展已成为行业重要方向,特 典型炼焦煤制备高反应性焦炭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百度学术针对分子筛催化剂裂解烷烃的反应网络复杂,目标产物难以与基元反应定性关联等问题,本文 烷烃催化裂解机理导向的催化剂设计及性能 百度学术2010年7月22日 — 通过几种表征技术研究了长链烷烃( n C 1619 )脱氢废催化剂上沉积 沉积在长链烷烃脱氢用过的催化剂上的焦炭的表征,Chemical

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航空烃类燃油的研究 百度学术
对裂解釜残进行了高温炭化处理,1 400℃高温炭化处理后的焦炭电导率可以达到50 Scm~(1)。2研究了裂解油中的分子结构调整为环烷烃、芳香烃的方法。分别对轻质油进行芳构化和加氢处理,得到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为主要组分的混合物。2016年1月13日 — 在脱氢、裂解、脱水等诸多合成方法中, 烷烃脱氢制烯烃是直接而中的路线, 包括直接脱氢和氧化脱氢 小分子烷烃和乙苯催化脱氢制备对应的烯烃, 尤其是乙苯制苯乙烯, 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铁基催化剂催化直接脱氢工艺 积炭失活是该工艺面临的严峻挑战烷烃脱氢制烯烃用碳催化剂的微结构和表面化学调控研究进展2022年10月6日 — 烷烃是最重要的基础能源,是工业应用的重要基础化学材料。CH键的高效活化可以将丰富的烷烃转化为增值产品,例如烯烃及其相应的聚合物。因此,烷烃的CH键活化在多相催化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完全暴露的簇催化剂 (FECC) 作为连接金属单原子 完全暴露的金属簇:烷烃脱氢的制备和应用,ACS Catalysis 2019年11月7日 — 我组 创新性地发现氮化硼在烷烃氧化脱氢反应中具有优异的活性及烯烃选择性,并提出了边缘羟基化氮化硼的氧化的硼位点( BO/BOH )是反应的活性中心,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 在硼基催化剂用于烷烃氧化脱氢研究方面进一步取得了 我组低碳烷烃高效氧化脱氢反应研究新进展陆安慧课题组先进

全暴露金属团簇的制备及其在烷烃脱氢中的应用催化剂氧化
2022年10月14日 — 耐硫性以及耐焦炭性是评估烷烃脱氢稳定性的指标。 应开发耐硫的FECCs,该FECCs在与硫化物共同进料的烷烃脱氢中具有显着的活性和高稳定性。 轻质烷烃和环烷烃的ODH是需要相对较低温度的放热反应,因此已知是生产所需烯烃的有前途的替代 烷烃(wán tīng)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都以碳碳单键相连,其余的价键都与氢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分为环烷烃和链烷烃两类。链烷烃的通式为CnH2n+2,环烷烃的通式为CnH2n,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烷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物质。烷烃是开链的饱和链烃 烷烃百度百科2024年3月1日 — 重要突破: In 动态迁移构建高稳定性 Rh 单原子烷烃 脱氢催化剂 如何构筑在高温苛刻反应条件下稳定,且兼具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金属催化剂,是催化领域公认的重大挑战。虽然近年国内外学者在提升丙烷脱氢催化剂的稳定性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重要突破:具有超高稳定性的高效烷烃脱氢催化剂 Xiamen 2021年4月8日 — 摘要: 考察了碳五烷烃的热裂解和催化裂解反应性能,发现正戊烷和异戊烷的裂解反应产物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了正戊烷和异戊烷的裂解反应机理,以及裂解生成低碳烯烃和甲烷的区别。碳五烷烃裂解制低碳烯烃反应性能的分析 cip

第二章 炭素材料的制备原料 《炭素材料》教学课件 豆丁网
2011年9月1日 — 炭素材料的制备原料1、石油焦2、沥青焦3、冶金焦4、无烟煤5、煤沥青6、其他辅助原料1、煤焦油2、炭黑3、天然石墨4、蒽油21 渣油中的芳香烃等—高分子缩聚物—树脂质—沥青质—焦炭(3)渣油中的烷烃 、环烷烃、带长侧链稠环—芳香烃—高 2021年7月23日 — 裂解小试装置完成了不同正构烷烃含量生物基烷烃原料制备 生物基烯烃的研究,证实与传统 石脑油原料相比,在相对较低的裂解温度下,乙烯、丙烯以及丁二烯收率均提高30%以上,操作周期大幅度延长等优势。另外,以生物柴油为原料,通过加 生物基烯烃、芳烃生产技术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 1)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第2讲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讲解百度文库22 焦化和气化反应过程铁焦的矿物相转变 煤中矿物相种类繁多、赋存形态复杂,其种类、含量和赋存状态在煤焦化和焦炭气化反应过程中会发生转变,对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等冶金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3638],且铁焦制备过程额外添加了含铁矿物,因此明确铁焦在焦化和气化反应过程的矿物相 高反应性铁焦制备及其强度研究进展

焦炭的主要用途 知乎
2021年12月20日 — 焦炭亦称“焦块”、“焦渣”。煤在锅炉炉内加热到850℃以上时,随着温度升高,煤中的有机物分解, 其中挥发性产物逸出后, 残留下的不挥发产物就是焦炭。其中包括能燃烧的固定碳和燃烧残余物——灰分 2019年6月21日 — (1) 烃类燃料通常是多种结构和多个碳数的烷烃,芳烃的混合物,从结构复杂的木质生物质及其衍生物出发制备烃类燃料是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2) 设计新的转化原生生物质的反应工艺,实现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全转化,来提高原子经济性;《Chem》报道我组木质纤维素催化转化综述。Congratulations!2023年12月22日 — 生物质碳氢燃料 其中, 又可以细分为直链烷烃、支 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制备 直链烃可以通过费托合成 制备, H2和CO等小分子产物在去除CO2和一些酸 性气体后通入费托合成反应器, 选择对H2/CO吸附 性高的催化剂如Co, Fe等金属催化剂或者一些活性 生物质基长链含氧燃料的制备与应用 2017年4月19日 — 传统工艺中的油脂催化转化制备长链烷烃 ,一直面临催化剂流失、反应条件剧烈等问题。而天然油脂中往往含有较多杂质,如微藻油中的水分、地沟油中的极性无机盐和酸碱等,都会对催化体系产生致命的影响。目前报道的从油脂到烷烃转化的 废油变航油:温和条件下水相催化油脂转化制备长链烷烃 X

Science:“回收+升值”,一锅法催化转化废塑料 XMOL资讯
2020年11月23日 — 作者随后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烷烃芳构化(反应1)是一个吸热反应,而烷烃分子量越大,芳构化所需的温度一般就越低。聚乙烯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长链烷烃,直接将其转化为芳烃所需的条件要比从小分子烃制备苯、甲苯、二甲苯(BTX)等要温和的多。2011年12月28日 — 专利名称:一种从生物质衍生物糠醛或hmf制备长链烷烃的催化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化学工艺、催化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从生物质衍生物制备燃料的技术和催化剂。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可再生性的新能源成为 一种从生物质衍生物糠醛或hmf制备长链烷烃的催化新技术的 2020年11月17日 — 碳源材料对碳量子点的合成及性质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煤炭储量相对丰富,焦炭、煤焦油和煤沥青等煤基衍生物的产量也居于 世界前列,煤及煤衍生物富含芳环结构,在微观结构上适宜制备碳量子点。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以煤及煤衍生物为碳源,通过 煤基碳量子点合成研究进展 ciac2024年3月5日 —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具体涉及一种可替代冶金焦炭的致密生物炭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为了实现碳减排承诺,工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必须走低碳发展道路。钢铁工业在其生产过程严重依赖煤和焦炭。co排放量仅次于电厂。为了按期达到“双碳”目标,钢铁产能已经在开展超低排放 一种可替代冶金焦炭的致密生物炭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X技术网

催化裂化反应详解
一、催化裂化反应类型 1烷烃 烷烃主要发生分解反应(烃分子中 CC 键断裂的反应),生成较小分子的烷烃和烯烃。 2烯烃 烯烃的主要反应也是分解反应,但还有一些其它反应,主要反应有: ( 1)分解反应:分解为两个 2019年8月26日 — 烷烃化学式的通式为C N H 2N+2;最简单的烷烃是甲烷,CH 4。再来是乙烷C 2 H 6; 每个烷烃的碳都是sp³混成轨域。 固态高级烷烃混合物又称作石蜡(paraffins)或者石蜡系列。这个说法一般指直链的烷烃混合物。有支链的烷烃混合物,有时 有机化学/烷烃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②焦炭还原二氧化硅(工业制备粗硅的副产物):2C+SiO2Si+2CO↑ ③工业制备电石的副产物:3C+CaO CaC2+CO↑; ②火法炼铜得到副产物二氧化硫:Cu2S+O22Cu+SO2 ③燃烧硫磺得到二氧化硫:S+O2SO2 (2)实验室制法 ①在加热条件下铜还原浓硫酸高中化学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大全 百度文库2023年6月7日 — 木质素是生物质组成中唯一的芳香类化合物组分,高效转化木质素制备烷烃对于生物质全组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设计合成质子型醇胺类离子液体,并与Raney镍催化剂建立催化体系,考察了其对于木质素衍生酚及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制备环烷烃的反应特 Raney镍质子型离子液体体系催化木质素平台分子加氢脱氧

丙烷直接脱氢中铂基催化剂上的焦炭沉积:动力学、抑制和消除
2021年7月12日 — Pt 基催化剂广泛用于丙烷脱氢,以满足专用催化过程对丙烯的急剧增加的需求。尽管该工艺已经以高选择性商业化了几十年,但防止焦炭沉积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在此,为了全面介绍焦炭沉积的影响,我们批判性地分析了 Pt 基催化剂上的焦炭形成过程。光热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及烷烃的性能研究光/ 热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及烷烃是一条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路线。首先,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问题。其次,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光热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及烷烃的性能研究百度文库2023年2月21日 — 烷烃催化裂化被认为是生产低碳烯烃最重要的工艺之一;然而,它会因焦炭形成而导致催化剂失活。 通过一系列本体和表面表征方法分析了所制备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在n中测试了催化性能癸烷催化裂化。协同调节 HZSM5/MCM41 的微观结构和酸度以高效催化 2015年3月29日 — 研究生物质资源制备DMF和DMTF对可再生资源制备液体燃料和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 从生物质多糖出发制备这两类化合物, 中间经历了水解、脱水、加氢、加氢脱氧等多个反应步骤, 每一步反应都十分复杂, 包含许多副反应途径果糖一步转化制备呋喃基燃料:溶剂效应及离子液体修饰活性

正构烷烃在介孔5A沸石中的吸附 cip
2013年3月22日 — Langmuir、LangmuirFreundlich和Toth 3种吸附模型对从实验获得的吸附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不同于烷烃分子在微孔5A沸石内的吸附,3种烷烃在介孔5A沸石上的吸附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oth两种吸附模型得到较好的拟合,在同一温度下,3种正构烷烃 摘要 针对木质素的转化,以木质素模型化合物愈创木酚催化加氢脱氧制备烷烃为模型反应,研究酸溶液中,活性炭负载Pd、Pt、Ru、Rh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研究发现:在测试的催化剂中,Pd/C催化剂显示出较高催化加氢脱氧性能,烃类产展开更多 As a 钯碳催化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制备烷烃的试验研究 维普期刊官网2020年2月20日 — 此外,在有强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脂肪酸可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脱羧过程,但反应过程产生的活泼自由基会发生副反应,使得烷烃产物的选择性相对较低(≤50%)。因此,亟需发展一种能够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地从生物质脂肪酸制备长链烷烃 大连化物所实现温和条件下生物质脂肪酸到长链烷烃的高效转化2023年4月17日 — 0 引 言 焦炭行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水十条”重点管控行业 [1]。2018年我国焦炭产量接近44亿t,伴随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等的焦炭炼制、煤气终冷、化工产品精制过程产生大量的焦化废水,每吨焦排放废水04~07 t [24],2018年我国焦化废水排放量达317×10 9 m 3。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现状及技术进展

低生焦、高低碳烯烃产率的催化裂化工艺研究 低
2022年9月20日 — 筛的MLC500,MMC2的焦炭突变点前移,随着 转化率不断提高,焦炭产率也大幅度增加,而多产 低碳烯烃催化裂化工艺一般采用高反应苛刻度,转化率明显高于常规的催化裂化工艺,从而造成 焦炭产率增加;对于更劣质的加氢蜡油,焦炭产率2022年10月6日 — 而且,富含电子的表面可以促进产物的解吸,从而抑制过度脱氢和焦炭的形成。 因此,与 SAs 和 NPs 相比,FECCs 在烷烃脱氢中表现出显着的催化性能。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介绍了 FECC 的发展,包括结构设计及其在烷烃脱氢中的独特催化性能。完全暴露的金属簇:烷烃脱氢的制备和应用 XMOL2019年12月5日 — 轻烷烃的催化脱氢可有效生产烯烃和氢。尽管基于Pt和CrO x的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中,但仍在继续进行研究以提高这些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这篇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重点是基于Pt和CrO x的催化剂的载体,助催化剂和制备方法的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活性物质的分散性并增强耐 工业和新型轻链烷烃催化脱氢催化剂的最新进展,The 2022年9月29日 — 黄正课题组长期从事分子型烷烃脱氢催化剂研究。在脱氢基础上,利用烯烃中间体异构官能团化,实现双/多金属催化的低值烷烃至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多样性转化;基于脱氢启动的烷烃交叉复分解策略,实现聚乙烯温和可控降解制备燃油。上海有机所在分子型烷烃脱氢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中国

烷烃的制备方法百度文库
烷烃的制备方法 总的来说,烷烃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改变,烷烃制备方法可能会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提高烷烃的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未来研究 2015年8月10日 — 内容提示: l CS 75.160.10H 32a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T代替G B/T 19971 99781206发布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CokeSam pl i ngandpreparati onofsam pl es2009—1001实施宰瞀徽紫瓣譬襻瞥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 【国家标准】 GB T 19972008 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标准煤焦油,是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煤焦油按干馏温度可分为低温煤焦油、中温煤焦油和高温煤焦油, 在焦炭生产中得到的煤焦油属于高温煤焦油。它是粗煤气冷却过程中冷凝、分离出来的焦炉煤气净化产品之一。 煤焦油一般作为加工精制的原料以制取各种 煤焦油 百度百科对裂解釜残进行了高温炭化处理,1 400℃高温炭化处理后的焦炭电导率可以达到50 Scm~(1)。2研究了裂解油中的分子结构调整为环烷烃、芳香烃的方法。分别对轻质油进行芳构化和加氢处理,得到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为主要组分的混合物。油脂热化学转化制备航空烃类燃油的研究 百度学术

烷烃脱氢制烯烃用碳催化剂的微结构和表面化学调控研究进展
2016年1月13日 — 在脱氢、裂解、脱水等诸多合成方法中, 烷烃脱氢制烯烃是直接而中的路线, 包括直接脱氢和氧化脱氢 小分子烷烃和乙苯催化脱氢制备对应的烯烃, 尤其是乙苯制苯乙烯, 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铁基催化剂催化直接脱氢工艺 积炭失活是该工艺面临的严峻挑战2022年10月6日 — 烷烃是最重要的基础能源,是工业应用的重要基础化学材料。CH键的高效活化可以将丰富的烷烃转化为增值产品,例如烯烃及其相应的聚合物。因此,烷烃的CH键活化在多相催化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完全暴露的簇催化剂 (FECC) 作为连接金属单原子 完全暴露的金属簇:烷烃脱氢的制备和应用,ACS Catalysis 2019年11月7日 — 我组 创新性地发现氮化硼在烷烃氧化脱氢反应中具有优异的活性及烯烃选择性,并提出了边缘羟基化氮化硼的氧化的硼位点( BO/BOH )是反应的活性中心,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 在硼基催化剂用于烷烃氧化脱氢研究方面进一步取得了 我组低碳烷烃高效氧化脱氢反应研究新进展陆安慧课题组先进 2022年10月14日 — 耐硫性以及耐焦炭性是评估烷烃脱氢稳定性的指标。 应开发耐硫的FECCs,该FECCs在与硫化物共同进料的烷烃脱氢中具有显着的活性和高稳定性。 轻质烷烃和环烷烃的ODH是需要相对较低温度的放热反应,因此已知是生产所需烯烃的有前途的替代 全暴露金属团簇的制备及其在烷烃脱氢中的应用催化剂氧化

烷烃百度百科
烷烃(wán tīng)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都以碳碳单键相连,其余的价键都与氢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分为环烷烃和链烷烃两类。链烷烃的通式为CnH2n+2,环烷烃的通式为CnH2n,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烷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物质。烷烃是开链的饱和链烃 2024年3月1日 — 我院王野教授、傅钢教授和上海光源姜政研究员(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等利用铟元素在反应条件下的动态迁移特性和铑单原子的高效 CH 键活化能力,创制出高达 5500 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 In/Rh@S1 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烃直接脱氢制取对应烯烃。重要突破:具有超高稳定性的高效烷烃脱氢催化剂 Xiamen 2021年4月8日 — 摘要: 考察了碳五烷烃的热裂解和催化裂解反应性能,发现正戊烷和异戊烷的裂解反应产物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了正戊烷和异戊烷的裂解反应机理,以及裂解生成低碳烯烃和甲烷的区别。碳五烷烃裂解制低碳烯烃反应性能的分析 cip2011年9月1日 — 炭素材料的制备原料1、石油焦2、沥青焦3、冶金焦4、无烟煤5、煤沥青6、其他辅助原料1、煤焦油2、炭黑3、天然石墨4、蒽油21 渣油中的芳香烃等—高分子缩聚物—树脂质—沥青质—焦炭(3)渣油中的烷烃 、环烷烃、带长侧链稠环—芳香烃—高 第二章 炭素材料的制备原料 《炭素材料》教学课件 豆丁网

生物基烯烃、芳烃生产技术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1年7月23日 — 裂解小试装置完成了不同正构烷烃含量生物基烷烃原料制备 生物基烯烃的研究,证实与传统 石脑油原料相比,在相对较低的裂解温度下,乙烯、丙烯以及丁二烯收率均提高30%以上,操作周期大幅度延长等优势。另外,以生物柴油为原料,通过加